一般状态及浅表淋巴结检查

一般状态浅表淋巴结检查测试

1、判断题:
‍体温测量中的常见误差原因:体温计的汞柱未甩到36℃以下;病人未能合作;检测过程中体温计受局部因素影响:冰袋、热水袋等;检测前局部因素影响:热水漱口、热毛巾擦拭腋部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发育(development)正常与否通常以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身高、体重、第二性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体型 是身体各部发育的外观表现,如骨骼 、肌肉的成长与脂肪的分布的状态等。临床上把成人的体型分为三种:无力型、超力型、正力型。​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临床上的病态发育和内分泌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发育成熟前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时,体格可异常高大称为巨人症,垂体功能减退时,体格可异常矮小,称为垂体性侏儒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营养状态主要是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综合判断的。‌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意识状态: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的综合表现,即对环境的知觉状态。‎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题:
​正常人意识清晰,反应敏锐精确,思维活动正常,语言流畅、准确,表达能力机敏。‏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判断题:
‎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式度,简要分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 迷以及谵妄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判断题:
‏体位是指患者身体在卧位时所处的状态,体位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判断题:
‌自动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见于轻病或疾病或疾病早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判断题:
​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已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病人。‍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判断题:
‌皮肤的颜色与种族有关,同一种族也可因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液的充盈度、色素量的多少、皮下脂肪的厚薄而不同‎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判断题:
​皮肤粘膜发黄为黄染,主要见于黄疸,早期或轻微时见于巩膜及软腭粘膜 ,较明显时才见于皮肤。‌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判断题:
‍皮肤弹性与年龄、营养状态、皮下脂肪及组织间隙所含液量关。‎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判断题:
‎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征候之一。皮疹常见于传染病、皮肤病、药物及一些物质的过敏反应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判断题:
​紫癜是皮肤或粘膜下出血为常见的体征。直径不超过2mm的称为瘀点,须与小红痣、红色的皮疹鉴别。皮下出血直径为3~5mm者为紫癜。直径9mm以上者为瘀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17、判断题:
‍水肿是皮下组织细胞内及组织间隙液体潴留过多所致。‍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判断题:
‏胃癌多向左侧淋巴结群转移;因此处系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特称为Virchow淋巴结​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9、判断题:
‍淋巴结结核: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多发性,质地稍硬,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发生干酪性坏死,则可触到波动。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疤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0、判断题:
‎化脓性扁桃体炎、牙龈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随堂测验1

1、判断题:
‌面容表情正常者往往见于轻症者。‎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皮肤粘膜出现蜘蛛痣往往与雌性激素灭活障碍有关​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要与鼻咽部恶性肿瘤鉴别。​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基本检查法

基本检查法测试

1、判断题:
‌视诊(inspection):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诊方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触诊(palpation):是医师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诊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叩诊(percussion):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听诊(auscultation):是用听觉听取身体各部发出的声音而判断正常与否的一种诊断方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以嗅觉判断发自病人的异常气味与疾病之关系的方法为嗅诊(olfactory examination),​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叩诊方法:1、间接叩诊法、2、直接叩诊法 3、线上叩诊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7、判断题:
正常人体叩诊音有:1、清音、2、浊音、3、鼓音、4、实音、5、过清音‌‏‌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8、判断题:
​叩诊时应嘱病人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肌肉放松,注意对称部位音响的异同。‏​‏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判断题:
‏浅部触诊法(light palpation):用一手轻放在被检查的部位上,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同动作,轻柔地进行滑动触摸,一般不引起病人的痛苦,因此有利于检查腹部有无压痛、抵抗感、搏动、包块和某些肿大的脏器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判断题:
‏深部触诊法(deep palpation):检查时用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判断题:
‎局部视诊可了解病人身体各部分的改变,如皮肤、粘膜、舌苔、头颈、胸廓、四肢、肌肉、骨骼、关节外形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判断题:
‏对特殊部位(如鼓膜、眼底、胃肠粘膜等)则需用某些仪器(如耳镜、眼底镜、内镜等)帮助‏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判断题:
‏触诊还可以进一步明确视诊所不能明确的体征。如体温、湿度、震颤、波动、摩擦感以及包块的移动度、压痛、位置、大小、轮廓、表面性质、硬度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判断题:
​手的感觉以指腹和掌指关节部掌面的皮肤最为敏感,因此触诊时多用这两个部位。‌​‌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判断题:
‍广义的听诊包括听语声、呼吸声、咳嗽、呃逆、嗳气、肠鸣、关节活动音、骨擦音、呻吟、啼哭、呼(尖)叫等身体所能发出的任何声音​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随堂测验1

1、判断题:
‍视触叩听嗅诊均很重要,前四者应用最多。​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头颈部检查

头颈部检查测试

1、判断题:
‍头发检查须注意颜色、疏密度、脱发的类型与特点。头发的颜色、曲直、疏密度可因种族遗传因素而不同‎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头皮检查不需要拨开头发观察头皮颜色、头皮屑、头癣、炎症、外伤及疤痕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3、判断题:
‏头颅检查要注意大小、外形、变化和运动时的异常。‍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小儿囱门多在12~26个月内闭合‎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5、判断题:
‎方颅:前额左右突出,头顶平坦呈方形,见于小儿佝偻病或先天性梅毒‎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尖颅:亦称塔颅,头顶部尖突高起,与颜面造成比例异常,这是由于矢状缝与冠状缝过早闭合所致。‎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题:
‍小颅:小儿囱门多在12~18个月内闭合,如过早闭合即可形成小头畸形‍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判断题:
‏巨颅:额、顶、颞及枕部突出膨大呈圆形,颈部静脉充分盈,对比之下颜面很小,由于颅内压增高,压迫眼球,形成双目下视,巩膜外露的特殊表情,称落日现象,见于脑积水。‌‏‌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判断题:
‏头部不随意地颤动,见于震颤麻痹‏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判断题:
‏头部与颈动脉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称Musset征,见于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判断题:
‏正常人瞳孔等大等圆,瞳孔直径在一般室内光线下约为6mm‍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12、判断题:
‏耳是听觉和平衡器官,分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判断题:
‎耳廓:检查时注意是否有发育畸形、耳前瘘管、小耳、低垂耳、外伤疤痕、血肿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判断题:
​外耳道检查时注意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溢液,如有黄色液体溢出度有痒痛者为外耳道炎,外耳道内有局部红肿疼痛,并有耳廓牵拉痛则为疖肿。‍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判断题:
​乳突 其外壳由骨密质组成,内腔为在小不等到的骨松质小房,乳突内腔与中耳道相连。‌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判断题:
‌吸气时鼻孔开大,呼气时鼻孔回缩,见于伴有呼吸困难的高热性疾病(如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和心原性哮喘发作​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判断题:
‍鼻窦为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 ,共四对,皆有窦口与鼻腔 相退通,当引流不畅时易于发炎。‌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判断题:
‎腮腺位于耳屏、下颌角、颧弓所构成的三角区内‎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9、判断题:
‎急性扁桃体炎时,咽隐窝内常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渗出,渗出物形成的苔片状假膜,很容易剥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0、判断题:
‏咽部白喉亦于扁桃体表面出现白膜,但不容易剥离,如强行剥离,可造成出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1、判断题:
‌ 正常人颈部直立,两侧对称,矮胖体形者较粗短,瘦长体形者较细长,男性甲状软骨经较突出,女性则不平坦不显露​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22、判断题:
‌正常人坐位时颈部直立,伸屈、转动自如,检查时应注意颈部静态与动态的改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3、判断题:
‏ 正常人颈部动脉的搏动,只在剧烈活动后心搏量增加时可见,且很微弱,安静时不易看到‌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4、判断题:
‌在颈部大血管区若听到血管性杂音,应考虑颈动脉或椎动脉狭窄‏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5、判断题:
‏甲状腺位于甲状软骨后方,正常约15~25g,表面光滑,柔软不易触及,在作吞咽动作时可随吞咽向上移动,以此可与颈前其他包块鉴别‏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6、判断题:
‎当触 及肿大的甲状腺时,用钟形听诊器直接放到肿大的甲状腺表面上,可听到低调的连续性静脉音,对诊断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很有帮助‏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7、判断题:
‎甲状腺肿大可分为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8、判断题:
‍主动脉弓动脉硬化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以触到气管的向下曳动,称为Oliver征‏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9、判断题:
​如大量胸腔积液、积气、纵隔肿瘤以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0、判断题:
‏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可将气管拉向健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随堂测验1

1、判断题:
‎检查角膜时要注意有否角膜软化与混浊、有否斑翳、白斑、溃疡、有否老年环、Kayser-Fleischer环。‎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正常人瞳孔等大等圆,瞳孔直径在一般室内光线下约为3mm,婴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青少年的瞳孔较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鼻窦为鼻腔周围含气的骨质空腔 ,共四对,皆有窦口与鼻腔 相退通,当引流不畅时易于发炎。鼻窦炎时可出现鼻塞、流涕、头痛和鼻压痛。各鼻窦区压痛检查法如下‎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正常口腔粘膜光洁呈粉红色。如出现蓝黑色色素沉着斑片多为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Addison病)。‌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扁桃体炎时,扁桃体红肿,若肿大之程度不超过咽腭弓为Ⅰ度,超过咽腭弓,肿大达咽后壁中线为Ⅱ度,肿大达咽后壁中线者为Ⅲ度。‏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若取30~45度的半卧位时静脉充盈度超过正常水平,称为颈静脉怒张,提示静脉压增高,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题:
​甲状腺肿大可分为三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为Ⅰ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为Ⅱ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为Ⅲ度。检查时应注意甲状腺的大小、形态、硬 度、表面情况、压痛、移动性、震颤及血管杂音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判断题:
‏气管检查时,医生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示指与环指中间。若两侧距离不等大,则示有气管移位。根据气管的移位方向,可以判断病变的位置‏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实验诊断

检验诊断理论测验

1、判断题:
‍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范围: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80~190g/L。‍‍‍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1. 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范围 男:(4.0~5.5)×1012/L(400万~550万/mm3);‏            女:(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hypohemoglobinemia) 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限,通常称为贫血(anemia)。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轻度:血红蛋白<参考值低限但高于90g/L;中度:90~60g/L;重度:60~30g/L;极重度:<30g/L。‌  (1)生理性:孕妇在妊娠中后期,血浆容量明显增多,血液被稀释;6个月至2岁婴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所致的造血原料相对不足;老年人骨髓造血容量逐渐减少,使造血功能减退,均可导致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统称为生理性贫血(physiological anemia)。‌  (2)病理性:分为3类: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造血原料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染、恶性肿瘤、慢性肾病等);②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溶血性贫血如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脾功能亢进等;③失血,如各种失血性贫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球形红细胞(spherocyte)主要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泪滴形细胞(dacryocyte,teardrop cell)为骨髓纤维化的特点。‏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口形红细胞(stomatocyte)中心淡染区有一裂缝,状若鱼口,主要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DIC及乙醇中毒。‏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题:
‌椭圆形红细胞(elliptocyte,oval cell)主要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判断题:
‏小红细胞(microcyte)直径小于6µm。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浆体积变小,中央淡染区扩大,多为缺铁所致,见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icrocytic hypochromatic anemia)‎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判断题:
‌大红细胞(macrocyte)直径大于10µm,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及巨幼细胞贫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判断题:
‌遗传性球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直径小,但血红蛋白充盈良好,中央淡染区多消失‌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判断题:
‍巨红细胞(megalocyte)直径大于15µm,超巨红细胞直径大于20µm,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判断题:
白细胞总数正常参考值范围: 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判断题:
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范围: ‌中性杆状核0.01~0.05;‌中性分叶核0.40~0.70;‌嗜酸粒细胞0.004~0.08;‌嗜碱粒细胞0~0.01;‌淋巴细胞0.20~0.50;‌单核细胞0.03~0.10。‌​‌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判断题:
‎中性粒细胞是从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它的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粒细胞生成过程中,根据其功能和形态特点,人为地划分为干细胞池(stem cell pool)、生长成熟池(production and maturation pool)和功能池(function pool)三个阶段。生长成熟池又分为分裂池(mitotic pool)、成熟池(maturation pool)、贮存池(storage pool),功能池又分为循环粒细胞池(circulating granulocyte pool,CGP)和边缘粒细胞池(marginating granulocyte pool,MGP)。​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判断题:
‍中性粒细胞具有趋化、变形、粘附、吞噬和杀菌作用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判断题:
‍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reactive granulocytosis)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循环。因此增多的粒细胞大多为成熟的分叶核粒细胞或较成熟的杆状核粒细胞。见于:‍‏  ①感染:化脓性感染为最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肺炎、阑尾炎等;还见于某些病毒感染,如乙型脑炎、狂犬病等;某些寄生虫感染,如急性血吸虫病、肺吸虫病等。‍‏  ②严重组织损伤:如较大手术后12~36小时、急性心肌梗死后1~2日内较常见。‍‏  ③急性大出血、溶血:如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后,白细胞迅速增高,常达(20~30)×109/L,其增多的细胞主要是中性粒细胞,而此时病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仍暂时保持在正常范围。因此白细胞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参考指标。急性溶血时,红细胞大量破坏导致相对缺氧,以及红细胞破坏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使白细胞增高。‍‏  ④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安眠药、有机磷农药中毒等。‍‏  ⑤恶性肿瘤: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特别是消化道肿瘤(胃癌、肝癌)。‍‏⑥其他:如器官移植术后出现排异现象、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痛风、严重缺氧及应用某些药物如皮质激素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判断题:
异常增生性中性粒细胞增多(abnormally hyperplastic granulocytosis)为造血干细胞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判断题:
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时,剧烈运动、劳动后,饱餐、沐浴后及寒冷等情况下,均可见一过性增多。‍‌‍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9、判断题:
​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  ①某些感染:病毒感染是常见的原因,如流行性感冒、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等。也见于伤寒、恙虫病、疟疾等。​​  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纤维化、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③药物及理化因素的作用:如氯霉素、抗肿瘤药物(噻替哌、马利兰)、抗结核药物(利福平、氨硫脲)、抗甲状腺药物(甲巯咪唑、卡比马唑)、解热镇痛药、抗糖尿病药、磺胺药、X线及放射性核素等。​​  ④自身免疫性疾患: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⑤脾功能亢进(hypersplenism):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脏肿大,如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0、判断题: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是指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它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正常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的分叶以3叶居多,亦可见到少量杆状核粒细胞(0.01~0.05),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正常比值为1:13。​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1、判断题:
核左移: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及早幼粒等细胞称为核左移(nuclear left shift)。常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晚期等,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2、判断题:
​核右移: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3叶者为主,若5叶者超过3%;或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多(以至15叶)则称为核右移(nuclear right shift)。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3、判断题:
嗜酸粒细胞增多(eosinophilia)‌  ①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反应、热带嗜酸粒细胞增多症以及某些皮肤病如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湿疹、天疱疮、银屑病等。‌  ②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蛔虫病、肺吸虫病、血吸虫病、丝虫病等。‌③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可达0.10以上)、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粒细胞可达0.90以上)、霍奇金病等。‌④其他:某些恶性肿瘤、传染病恢复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4、判断题:
‌嗜酸粒细胞减少(eosinopenia):见于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如严重烧伤、急性传染病的极期)、休克、库欣综合征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5、判断题:
嗜碱粒细胞增多(basophilia)可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转移癌、骨髓纤维化、慢性溶血等。其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6、判断题:
‏淋巴细胞因发育和成熟的途径不同,分为两类:①胸腺依赖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人体对病毒、结核杆菌、真菌及原虫等的防御免疫,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移植排斥反应、迟发变态反应及抗肿瘤作用等方面都是由细胞免疫所主导的。②骨髓依赖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当抗原存在时,可转变为能合成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参与体液免疫。此外,还有非T非B淋巴细胞,即K细胞、NK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它们分别有不同的免疫功能。‎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7、判断题:
​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见于:①感染性疾病:主要为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等。也可见于某些杆菌感染,如结核病、百日咳、布氏杆菌病。②某些血液病:如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等。③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8、判断题:
‎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主要见于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9、判断题:
‍在外周血中有时可见到一种形态变异的不典型淋巴细胞,称为异形淋巴细胞。异形淋巴细胞主要是由T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少数为B淋巴细胞。其增多主要见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肾综合征出血热可高达0.10以上。‎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0、判断题:
‏单核细胞进入组织或体腔内转变为吞噬细胞,形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其功能有:诱导免疫反应、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吞噬红细胞和清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的细胞、抗肿瘤活性、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1、判断题:
单核细胞增多(monocytosis)见于:①生理性:2周内婴儿可达0.15或更多;儿童平均为0.09。②某些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结核病、疟疾及急性感染的恢复期。③某些血液病:如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2、判断题: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ct)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的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浆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在活体染色时,可被煌焦油液染成蓝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联缀而构成网状结构,故称为网织红细胞。‍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3、判断题:
‍贫血病人,给予有关抗贫血药物后,网织红细胞增高说明治疗有效;反之,说明治疗无效。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病人在治疗前,网织红细胞仅轻度增高。给予铁剂或叶酸治疗,3~5天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至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0.06~0.08,也可达0.10以上。治疗后2周左右网织红细胞逐渐下降,而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则逐渐增高。这一现象称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判断指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4、判断题:
血沉生理性增快  妇女月经期血沉略增快,可能与子宫内膜破损及出血有关;妊娠3个月以上,直到分娩后3周内,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产伤等有关;60岁以上的高龄者,可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逐渐增多而致血沉增快。​‎​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5、判断题:
血沉病理性增快‌  (1)各种炎症:如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和结核病活动期,因血中急性期反应物质增多,包括C-反应蛋白、α2巨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等增多而致血沉增快。当病情好转或稳定时,血沉也逐渐恢复正常。‌  (2)损伤及坏死:如较大的手术创伤常可引起血沉加速,一般2~3周内恢复正常。心肌梗死发病2~3天后血沉增快,并持续1~3周;心绞痛时血沉正常。故借此可以鉴别。‌  (3)恶性肿瘤:恶性肿瘤血沉常增快,与肿瘤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迅速坏死、继发感染及贫血等有关。经手术、放疗或化疗后,血沉可渐趋正常,复发或转移时又增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感染性心内膜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肝硬化等。‌(5)贫血:血红蛋白低于90g/L,血沉可增快,并随贫血加重而增快。‌‎‌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6、判断题:
抗人球蛋白试验(anti human globulin test,Coombs试验)是检查温反应性抗体(不完全抗体)敏感的方法,是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重要试验。‌‎‌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7、判断题: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erythrocyte osmotic fragility test):红细胞在低渗氯化钠溶液中,水分透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使红细胞逐渐膨胀甚至破裂而溶血。本试验测定红细胞对不同浓度低渗氯化钠溶血的抵抗力。红细胞对低渗氯化钠溶血的抵抗力减弱,易于溶血,称为渗透脆性增高;反之,抵抗力增强者称为渗透脆性减低。‌‎‌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8、判断题:
‎参与凝血过程的有关因子统称为凝血因子。依其发现年代按罗马数字顺编,共12个凝血因子。凝血过程分为三期。在凝血的第一期中,因启动因子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两个系统;第二、三期则为共同途径‍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9、判断题:
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组织因子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少(Ⅲ、Ⅶ、Ca2+),反应速度快(15秒以内)。现认为,血液凝固时,首先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0、判断题:
‍内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这一反应系统的凝血因子多,全部来源于血液,反应步骤复杂缓慢(约5~10min)。内源性凝血从因子Ⅻ激活开始。带阳电荷的因子Ⅻ与带阴电荷的异物表面(胶原、玻璃、白陶土等)接触后即被激活(Ⅻa)。参与的因子还有激肽酶原、激肽酶、高分子激肽原(HMWK)、Ⅷ、Ⅸ、Ⅺ、Ca2+、PF3等。当第一阶段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各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Ⅸ、Ⅺ因子含量严重减低如各型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的延长。​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1、判断题:
凝血的共同途径 内、外源两条凝血途径一旦各自激活Ⅹ因子之后就沿着一条共同的途径而进入其后的第二、第三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凝血酶再激活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凝血即告完成。‌​‌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2、判断题:
为了保证血液的流动性,不仅要维持血凝和纤溶的平衡,而且血液中还有多量相应的纤溶抑制物,如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灭活纤溶酶原激活物,α2-抗纤溶酶灭活纤溶酶等,以保证这种平衡。‎‌‎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3、判断题: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CRT,束臂试验):毛细血管的结构或血小板质与量有缺陷时,则毛细血管的脆性或通透性增加。此时,若血管壁受到一定压力时即可破裂而发生出血点,按其数目可反映毛细血管壁受累程度。 ‏​‏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4、判断题:
‍血小板数低于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见于:①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骨髓纤维化晚期。②破坏或消耗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脾功能亢进、进行体外循环时、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血浆)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5、判断题: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减少。②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严重肝病(大多数凝血因子由肝脏合成)、维生素K缺乏(可见于阻塞性黄疸,合成因子Ⅱ、Ⅶ、Ⅸ、Ⅹ需要维生素K),DIC后期,使用双香豆素抗凝时。‏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6、判断题:
​①凝血时间延长见于血浆Ⅷ、Ⅸ、Ⅺ因子严重减少(重症A、B型血友病,遗传性因子Ⅺ缺乏症);也可见于凝血酶原严重减少(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DIC后期继发纤溶亢进时。②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脑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7、判断题:
血浆D-二聚体增加高:意义为继发性纤溶症(如DIC、恶性肿瘤、各种栓塞,心肝肾疾病等)为阳性或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本试验为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症的重要指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8、判断题:
一期止血缺陷指血管壁和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1.筛选试验  选用血小板计数(Plt)和出血时间(BT),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Plt和BT都正常:多见于血管壁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如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胞血管扩张症和其他血管性紫癜。​(2)Plt减少,BT延长:多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如原发性或继发性。​(3)Plt增多,BT延长:多数为血小板增多症,如原发性或继发性。​(4)Plt正常,BT延长:见于:①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PF3缺乏症、贮存池病;②某些凝血因子缺乏:低(无)纤维蛋白原症、血管性血友病。​‏​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9、判断题:
二期止血缺陷指凝血因子缺乏和抗凝物质所致的出血性疾病。‌1.筛选试验  选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APTT和PT都正常:除正常人外,仅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因子ⅩⅢ缺乏症。‌(2)APTT延长,PT正常:多数见于内源性凝血途径中1个或几个凝血因子缺乏,常见于血友病A、血友病B、因子Ⅺ缺乏症、DIC、肝硬化等。‌(3)APTT正常,PT延长:多数见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因子Ⅶ缺乏症。‌(4)APTT和PT都有延长:多数是由于共同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Ⅹ、Ⅴ、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酶原缺乏症以及肝脏疾病、应用肝素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0、判断题:
(三)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包括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两种。‌1.筛选试验  选用FDP和D-二聚体,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FDP和D-二聚体均正常:表示纤溶活性正常,临床出血与纤溶无关。‌(2)FDP阳性,D-二聚体阴性:多数为原发性纤溶症或FDP假阳性如肝病、术后大出血、重症DIC、纤溶初期等。‌(3)FDP阴性,D-二聚体阳性:多数为继发性纤溶症或FDP假阴性如DIC、血栓形成和溶栓治疗等。‌(4)FDP和D-二聚体均阳性:见于继发性纤溶,如DIC和溶栓治疗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1、判断题:
​输血前必须准确鉴定供血者与受血者的血型,选择同型人的血液,并经交叉配血试验,证明完全相配合时才可输用。血型不合的输血导致输入的红细胞迅速破坏,并威胁生命。‏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2、判断题:
我国人口中,Rh阴性者甚为少见,汉族中阴性率<1%,而维吾尔族Rh阴性率为4.97%,乌孜别克族为8.76%,塔塔尔族为15.78%。‎​‎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3、判断题:
‍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是一种膜抗原,存在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血小板、原纤维细胞,以及胎盘、肾、脾、肺、肝、心、精子、皮肤等组织细胞上,又称为组织相容性抗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4、判断题:
‎HLA系统的遗传受控于第6号染色体短臂上紧密连锁的基因座,是一个复杂的多态性遗传系统。目前已发现HLA系统有140多种特异性抗原,通过不同的组合,人类可有上亿种不同组合的白细胞抗原型。‎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5、判断题:
‎HLA配型与提高器官移植存活率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近年发现HLA-D特别是HLA-DR的配合对提高移植物的成活率尤为重要。HLA还可作为遗传标志,用来研究种族差异和人群迁移,以及与疾病的相关性,法医上被用来鉴定亲子关系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6、判断题:
交叉配血(crossmatching)包括主试验和副试验。①主试验:受血者血清+供血者红细胞悬液;②副试验:供血者血清+受血者红细胞悬液。两者合称为交叉配血。‍  主、副试验均无凝集反应(配血完全相适合),可输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7、判断题:
‏  粒细胞系各阶段细胞总和与各阶段幼红细胞总和之比称为粒、红比值。在正常人约为3︰1。‏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8、判断题:
‌急性再障 ‍‌  【血象】 血红蛋白、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明显减少。‍‌  【骨髓象】 红髓病变广泛,多部位穿刺显示下列变化。①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②粒、红两系细胞均明显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可达0.80以上。③粒细胞系中以成熟粒细胞最多见,细胞形态大致正常。④红细胞系中以晚幼红细胞最多见,成熟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⑤巨核细胞明显减少,除个别病例外,多不见巨核细胞。⑥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9、判断题:
慢性再障‌  【血象】 全血细胞减少,但不如急性型显著。‌  【骨髓象】 由于骨髓呈病灶性造血,故不同部位骨髓穿刺结果差异较大,有时需多部位穿刺,最好加作骨髓活检,以获得可靠诊断依据。①骨髓增生程度不一,多为增生减低。②粒、红两系细胞均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③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④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及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但比急性型为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0、判断题:
白血病 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血细胞过度增生,并可浸润和破坏其他组织。骨髓和周围血中常有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感染和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1、判断题: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始及早幼淋巴细胞在造血组织中过度增生的恶性疾病。‌  【血象】 ①白细胞计数不定,多数病例白细胞总数增多,可达100×109/L甚至更多,部分病例正常或减少。分类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为主,粒细胞明显减少。②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骨髓象】 ①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②淋巴细胞系过度增生,以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原、幼淋巴细胞形态异常,基本特征为核大浆少。③粒细胞系及红细胞系均受抑制,各阶段细胞明显减少。④巨核细胞系受抑制,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2、判断题: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亦称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常见的有:‏  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表现为粒系原始细胞恶性增殖。‏  【血象】 ①白细胞计数不定,分类以原始粒细胞为主。②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  【骨髓象】 ①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值明显增高。②粒细胞系过度增生,以原粒细胞为主,原始细胞≥0.30;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即可见大量原始细胞和少量成熟细胞而缺乏中间过渡阶段的细胞);原、幼粒细胞形态异常。③红细胞系受抑制,各阶段幼红细胞减少。④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3、判断题: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表现为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的恶性增殖。‏  【血象】 ①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亦可正常或减少。分类以原、幼单核细胞为主。②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明显减少。‏​  【骨髓象】 ①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②单核细胞系过度增生,以原始及幼稚单核细胞为主,原、幼单核细胞形态异常。③粒、红两系均受抑制,各阶段细胞减少。④巨核细胞系受抑制,巨核细胞明显减少或缺如。‏​‏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4、判断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象】 ①白细胞显著增高为突出表现,多>50×109/L,甚至达500×109/L 以上;分类以中性中幼粒以下各阶段细胞为主,嗜碱性及嗜酸性粒细胞常同时增多。②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早期正常,晚期减少。‏  【骨髓象】 ①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值显著增高。②粒细胞系极度增生,各阶段粒细胞均见增多,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原粒细胞较少,一般<0.05;嗜碱性及嗜酸性粒细胞常同时增多。③红细胞系受抑制,各阶段幼红细胞减少,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④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早期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5、判断题: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通常是B淋巴细胞的恶性增殖。​  【血象】 ①白细胞计数增高,分类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少数幼淋巴细胞及极少数原淋巴细胞。②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晚期减少。​  【骨髓象】 ①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②淋巴细胞系高度增生,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占有核细胞的0.5 0以上,细胞形态与正常淋巴细胞形态相似; 原始及幼稚淋巴细胞少见,一般<0.05。③粒系及红系细胞均明显减少。④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6、判断题: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为一种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并抑制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引起皮肤粘膜出血。‎  【血象】 ①血小板计数减少,急性型者血小板形态大致正常,慢性型者可见异型血小板、巨大血小板等。②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可因出血而减少,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  【骨髓象】 ①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②如无严重出血,粒、红两系一般无明显异常。③巨核细胞系多明显增生,急性型者以原始型及幼稚型巨核细胞居多,慢性型者以颗粒型巨核细胞居多;两者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均减少;巨核细胞常见胞浆少,染色偏蓝,颗粒减少及空泡变性等改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7、判断题:
血清总胆红素能准确反映黄疸的程度。总胆红素17.1~34.2µmol/L,为隐性黄疸;34.2~171µmol/L为轻度黄疸;171~342µmol/L为中度黄疸;>342µmol/L为高度黄疸。‍‏‍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8、判断题:
尿胆原增高  见于:①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升高;②肝细胞性黄疸时,尿中尿胆原可增加;③其他如高热、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尿量减少,尿胆原的含量可相对增加;顽固性便秘时,从肠道排泄的粪胆原减少而自肠道回吸收的尿胆原增加,尿胆原的排出亦可增加。‍​‍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9、判断题:
 肝细胞性黄疸时,尿内胆红素中度增加;阻塞性黄疸时,尿内胆红素明显增加;溶血性黄疸时,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而结合胆红素不增加,但非结合胆红素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过膜,故尿内胆红素定性试验为阴性。另外,碱中毒时胆红素分泌增加,尿中胆红素定性可阳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0、判断题:
‏肝脏疾病:①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与AST均显著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20~50倍,甚至100倍,以ALT升高更加明显,是诊断病毒性肝炎的重要检测项目。急性重症肝炎时,肝坏死重,线粒体大量破坏,AST明显升高,但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②慢性病毒性肝炎时,转氨酶轻度上升(100~200U)或正常;③肝硬化时,转氨酶活性取决于肝细胞进行性坏死程度,终末期肝硬化转氨酶活性正常或降低;④肝内、外胆汁淤积,转氨酶活性通常正常或轻度上升。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炎、脂肪肝、肝癌等非病毒性肝病,转氨酶轻度升高或正常。‌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1、判断题:
 γ-GT增高提示:1.肝癌  ;2.胆道阻塞;  3.肝脏疾病  ;4.其他如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瘤、前列腺肿瘤等γ-GT亦可轻度增加。‍‍‍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2、判断题:
抗-HBc不是中和抗体,而是反映肝细胞受到HBV侵害的可靠指标,主要有IgM和IgG两型。‎‎‎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3、判断题:
‎抗-HBe多见于HBeAg转阴的病人,它意味着HBV大部分已被清除或抑制、HBV生成减少,是传染性降低的一种表现。抗-HBe并非保护性抗体,它不能抑制HBV的增殖。‌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4、判断题:
‍测定血Cr作为肾功能指标之一,并不比BUN敏感,但Cr测定的优点是不受高蛋白饮食的影响,其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更优于BUN。​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5、判断题:
同时测定血Cr和BUN临床意义更大。正常时BUN/ Cr(mg/dl)为20∶1。①肾小球疾病时,血清BUN增高比Cr快,使比值增大;②肾前因素引起的BUN滞留,因Cr不升高而使比例更高,达40∶1;③肾小管严重损害时其比例可低于10∶1;④尿路梗阻时,BUN和Cr可同时按比例增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6、判断题:
Ccr是判断肾小球损害的敏感指标,能较早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当Ccr降低到正常值80%以下时,大部分患者BUN、Cr仍在正常范围。‎‏‎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7、判断题:
‎尿酸(uric acid,UA)是体内嘌呤代谢的最终产物。‍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8、判断题: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高血压时血管痉挛、肾血流减少,尿酸排出减少而使血尿酸增高。此外,本病存在高乳酸血症,乳酸经肾排泄时可竞争性抑制近曲小管排泄尿酸。‍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9、判断题:
‍在日常饮食起居条件下,多次测定病人尿量与比重,来判断肾脏调节水液平衡方面功能的试验,称为浓缩稀释试验(concentration-dilution test)。‎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0、判断题:
‎根据测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肾血浆流量(RPF),便可算出肾小球滤过的部分,即滤过分数(filtration fraction,FF)。‌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1、判断题:
‍欲了解肾血循环,可选用PSP、FF等,必要时可作核素肾图、肾动脉造影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2、判断题:
‌检查肾小球滤过功能,尿常规、血β2-MG均为敏感的指标,还可选用BUN、Ccr、血尿酸等项目。‌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3、判断题:
反映近端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可测定尿糖、尿β2-MG、尿溶菌酶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4、判断题:
‍反映近端肾小管的排泄功能,首选PSP,但应注意该试验受肾血流量影响较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5、判断题:
检查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调节酸碱代谢功能时,选用尿pH、CO2CP,必要时配合血气分析综合判定。‌​‌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6、判断题:
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正常值::血浆:3.3~5.6mmol/L(60~100mg/L)‏                                                                血清:3.9~6.1mmol/L(70~110mg/L)‏‍‏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7、判断题:
病理性变化 ​(1)血糖升高:①糖尿病;②其他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垂体前叶嗜酸性细胞腺瘤(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垂体前叶嗜碱性细胞功能亢进等。③应激性高血糖;④肝源性高血糖:见于严重肝损害,葡萄糖不能转化为肝糖原储存,出现餐后高血糖。⑤其他:如应用噻嗪类利尿剂、妊娠呕吐、脱水、缺氧、麻醉等。当血糖升高超过肾糖阈值即可出现尿糖阳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8、判断题:
‌GHb不受血糖浓度暂时波动的影响。GHb水平与血糖浓度、高血糖持续时间成正比,反映测定前1~2个月的血糖水平,是糖尿病诊断和监控的重要指标。对高血糖特别是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的患者,有独特的诊断意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9、判断题:
‏TG增高  常见于冠心病、原发性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严重贫血、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以及长期饥饿或高脂饮食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0、判断题:
‏TC增高  TC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高TC者动脉硬化、冠心病的发生率较高。TC升高还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或妊娠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1、判断题:
血清钾增高  见于:①肾脏排钾减少,如急、慢性肾功能不全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②摄入或注射大量钾盐,超过肾脏排钾能力。③严重溶血或组织损伤,红细胞或组织内的钾大量释放入细胞外液。④组织缺氧或代谢性酸中毒时大量细胞内的钾转移至细胞外液。pH值可迅速改变血钾水平,血浆pH降低0.1,血钾约升高0.6~0.8 mmol/L。​​​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2、判断题:
‍血清钾降低  见于:①钾盐摄入不足,如长期低钾饮食、禁食或厌食等。②钾丢失过多,如严重呕吐、腹泻或胃肠减压;应用排钾利尿剂及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醛固酮增多症;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如恶性肿瘤),由于细胞分解过多,大量钾从尿液排出;代谢性碱中毒时肾脏排H+减少而排K+增多等。③钾在体内分布异常,如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或大量输入无钾液体,使细胞外液稀释;大量应用胰岛素、碱中毒、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甲亢等时,钾向细胞内大量转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3、判断题:
‎血清钠增高  临床上较少见,可因过多地输入含钠盐的溶液、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前叶肿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脑外伤或急性脑血管病等所致。‍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4、判断题:
‌血清钠降低  临床上较常见。见于:①胃肠道失钠:如幽门梗阻、呕吐、腹泻,胃肠道、胆道、胰腺手术后造瘘、引流等;②尿钠排出增多:见于严重肾盂肾炎、肾小管严重损害、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糖尿病及应用利尿剂治疗等;③皮肤失钠:如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及创伤等;④抗利尿激素(ADH)过多:如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及右心衰竭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5、判断题:
​血清镁增高  临床较少见。可因:①急、慢性肾衰竭时镁排出减少;②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Addison病及未治疗的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③多发性骨髓瘤、严重脱水等;④镁剂治疗过量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6、判断题:
‏血清镁降低  常见于:①摄入不足,如长期营养不良、禁食、厌食或长期静脉营养又未注意补镁者;②经消化道丢失过多,如严重的呕吐、腹泻,持续胃肠吸引及脂肪泻,小肠切除等。③经肾排出过多,如大量使用利尿剂及肾炎多尿期,高钙血症使肾小管重吸收镁减少,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时肾小管重吸收减少,糖尿病、酒精中毒等亦可使镁排出增多。④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使镁过多丢失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7、判断题:
血镁降低常伴有低钾血症,此时单纯补钾无效,必须补镁才能纠正低钾血症。低钾的原因可能是:镁缺乏使“钠泵”活性降低,细胞内K+进入血中,但低镁同时也促进了肾小管排钾增加,故可导致低血钾。 ‏‍‏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8、判断题:
‎ AG对于酸碱失衡的类型鉴别具有重要意义。①AG增高型酸中毒:见于[H+]增加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如乳酸性酸中毒、酮症酸中毒及肾功能不全等,此时有机酸增高,大量消耗HCO3-,pH值降低。②AG正常型酸中毒:见于HCO3-降低而Cl-增高的病人,如腹泻时过多丢失HCO3-而Cl-增高;肾小管性酸中毒时,HCO3-重吸收障碍且排H+障碍,亦可致HCO3-降低而Cl-增高。③AG减少型酸中毒:临床少见。‍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9、判断题:
​急性胰腺炎:大多数病例于发病后6~12小时血清AMS开始升高,12~24小时达高峰,2~5天后恢复正常‍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0、判断题:
LPS增高见于:①急性胰腺炎时血清LPS明显增高,但与AMS比较升高较晚而持续时间长(10~15天),故对急性胰腺炎后期诊断意义更大;血清LPS组织来源比AMS少,故对急性胰腺炎诊断的特异性优于AMS,两者同时测定可使敏感性达95%。②胰腺癌、慢性胰腺炎、空腹脏器穿孔、肠梗阻、腹膜炎,以及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LPS也可增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1、判断题:
①急性心肌梗死(AMI)CK变化:发病后4~10小时开始增高,12~36小时达高峰(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72~96小时后恢复正常,是AMI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之一。在AMI病程中,如CK再次升高,往往说明心肌再次梗死。②病毒性心肌炎:CK活性也明显升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2、判断题:
CK-MB主要来源于心肌,对AMI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很高,病后3~6小时即升高,活力最高可达12%~28%,特异性接近100%,是目前诊断AMI最佳的血清学指标。其他心肌损害(如心肌炎)、骨骼肌病变(如多发性肌炎、挤压综合征等),CK-MB水平亦可增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3、判断题:
‍AchE:降低主要见于有机磷农药和神经性化学毒剂中毒。‍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4、判断题:
cTnT及cTnI变化:1 在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后3~6小时cTnT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高峰,10~15天恢复正常。其灵敏度为50%~59%,特异性为74%~96%。明显优于CK-MB和LDH。​ 2.不稳定型心绞痛  cTnT也常升高,提示有小范围心肌梗死的可能。此外,骨骼肌疾病和肾衰竭时cTnT也可升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5、判断题:
‎尿17-OHCS  ①增高:常见于肾上腺皮质增生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如Cushing综合征)、肾上腺皮质腺瘤及异位ACTH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肾上腺增生或腺癌时尿17-OHCS均增加,但以腺瘤和腺癌增加最明显,而增生则注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尿17-OHCS显著升高,腺瘤和腺癌则无变化。‍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6、判断题:
​尿17-OHCS 降低:常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腺垂体功能低下等。注射ACTH后,前者尿17-OHCS无变化,后者尿17-OHCS可升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7、判断题:
‏尿量少于400ml/24h(或17ml/h)者称为少尿(oliguria);尿量少于100ml/24h者,称为无尿(anuria)或尿闭。见于:①肾前性:各种原因所致的肾血流量减少,如休克、脱水、心力衰竭及肾动脉栓塞等;②肾性: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衰竭少尿期及慢性肾衰竭终末期等;③肾后性:尿路梗阻如肿瘤、结石、尿道狭窄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8、判断题:
‏血红蛋白尿(hemoglobinuria) 当血管内大量红细胞破坏时,出现血红蛋白尿,其颜色呈浓茶色或酱油色,镜检无红细胞,但隐血试验可呈强阳性。可见于蚕豆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及恶性疟疾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9、判断题:
‌乳糜尿(chyluria) 呈乳白色,如含有较多的血液,则称为乳糜血尿;乃因淋巴通道阻塞从肠道吸收的乳糜液逆流进入尿中所致。常见于丝虫病,少数因结核、肿瘤引起。‎‌‎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0、判断题:
‌尿比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肾小管的浓缩稀释功能,而与尿内所含溶质(盐类、有机物)的浓度成正比,与尿量成反比。正常人在普通膳食情况下,尿比重波动在1.015~1.025。若大量饮水尿比重可降低至1.003以下,机体缺水时尿比重可高达1.030以上。‌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1、判断题:
尿比重病理性增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蛋白尿、失水等。尿比重减低见于尿崩症(常<1.003)、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衰竭和肾小管间质疾病等;比重固定,常在1.010左右,称为等张尿,见于肾实质严重损害。‍​‍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2、判断题:
‏健康成人经尿排出的蛋白总量为20~80mg/24h。当尿液用常规定性方法检查蛋白呈阳性或定量检查超过150mg/24h者,称为蛋白尿(proteinuria,PRO)。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分述以下6种病理性蛋白尿。‍‏‍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3、判断题:
‌①选择性蛋白尿(selective proteinuria):肾小球滤过膜损害较轻时,以中分子白蛋白为主,有少量小分子量蛋白,尿中无大分子量蛋白(IgG、IgA、IgM、C3),免疫球蛋白/白蛋白清除率<0.1,常见于微小病变型肾病。​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4、判断题:
‏非选择性蛋白尿(non-selective proteinuria):肾小球滤过膜损害严重时,尿内出现不同分子量的蛋白,尤其是IgG、IgA、IgM、补体C3等大分子量蛋白,免疫球蛋白/白蛋白清除率>0.5,见于各类原发、继发肾小球疾病​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5、判断题:
‍酮体由肝脏产生,经血液运送到肝外组织(如心肌、骨骼肌)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及水,并产生能量。在某些生理和病理情况下,脂肪分解增加,肝内产生酮体的速度超过肝外组织利用的速度,引起血酮过多而出现酮尿。‎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6、判断题: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呈强阳性反应,妊娠剧烈呕吐、重症不能进食等可导致脂肪分解加强的情况,均可致尿酮体阳性。 ‎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7、判断题:
‍若每个高倍镜视野红细胞超过3个以上,尿外观无血色者,称为镜下血尿;尿内含血量较多,外观呈红色,称肉眼血尿。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8、判断题:
‌若离心后每高倍镜视野超过5个白细胞或脓细胞,称镜下脓尿;多为泌尿系统感染,‏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9、判断题:
​管型是蛋白质、或细胞、或碎片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结而成的圆柱状蛋白聚合体。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是:①蛋白尿的存在。②尿液的充分酸化和尿液的高度浓缩(盐类)。③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则可产生局部性尿液积滞,以利蛋白质浓缩、沉析并凝聚成管型。‌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0、判断题:
‍红细胞管型(erythrocyte casts):由红细胞穿过肾小球或肾小管基底膜进入肾小管,在蛋白基质中嵌入红细胞形成。几乎总同时有肾小球性血尿。主要见于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狼疮性肾炎及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1、判断题:
‎脂肪管型(fatty casts) 在管型蛋白基质中含有多量脂肪滴或嵌入含有脂肪滴的上皮细胞时,称为脂肪管型。常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发作、中毒性肾病。‍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2、判断题:
‌蜡样管型(waxy casts) 可能由细颗粒管型继续衍化而来,是细胞崩解的最后产物。尿液中出现蜡样管型,提示局部肾单位有长期阻塞性少尿或无尿,说明肾小管病变严重,预后较差。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慢性肾衰竭及肾淀粉样变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3、判断题:
肾衰竭管型(renal failure casts) 由损坏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碎裂后,在明显扩大的集合管内凝聚而成。在急性肾衰竭多尿早期,此管型大量出现;慢性肾衰竭时,如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4、判断题:
‏尿液直接涂片若平均每个油镜视野>1个以上细菌,为尿菌阳性。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ml为尿菌阳性;<104/ml为污染(假阳性);在104/ml~105/ml者,应复查或结合临床判断。‏‏‏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5、判断题:
‎米泔样便:呈白色淘米水样,含粘液片块,量大,见于霍乱病人。‏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6、判断题:
‎冻状便:呈粘冻状、膜状或纽带状,见于肠易激综合征,也可见于某些慢性菌痢的病人。‏‎‏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7、判断题:
​粘液脓样或粘液脓血便:说明下段肠道有病变,常见于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直肠癌等。粘液、脓、血的多少,取决于炎症的性质和程度。在阿米巴痢疾时,以血为主,呈暗红色果酱样;细菌性痢疾则以粘液及脓为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8、判断题:
‌鲜血便:多见于肠道下段出血。痔疮出血滴落于粪便之后,肛裂出血则附于秘结粪便的表面。‌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9、判断题:
​柏油样便:色黑、质软、粘稠而富有光泽,宛如柏油。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0、判断题:
‏灰白色便:进入肠道的胆汁减少,因而在肠道形成的尿胆原减少,以致粪胆素相应减少所致,见于阻塞性黄疸。‎‏‎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1、判断题:
痰标本采集时应注意避免混入唾液和鼻咽分泌物。一般检查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宜,病人先漱口,然后用力咯出气管深处痰液。作细菌培养时,需用无菌容器留取并及时送检。作浓集结核菌检查时,需留24小时痰液送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2、判断题:
根据浆膜腔积液的形成原因及性质的不同,可分为漏出液(transudate)和渗出液(exudate)两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3、判断题:
渗出液  为炎性积液。常由以下原因所致:①感染:如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等;②化学因素:如血液、胆汁、胃液、胰液等化学性刺激;③恶性肿瘤:因瘤细胞产生血管活性物质及浸润性阻塞等,也常引起渗出性积液;④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外伤等。以上因素均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以致血液中大分子物质(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及各种细胞成分等)渗出而形成渗出液。‌‌‌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4、判断题:
​漏出液  属非炎症性,与压力因素密切相关。形成的原因主要为: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重度营养不良等;②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如慢性心功能不全、静脉栓塞等;③淋巴管阻塞:常见于肿瘤压迫或丝虫病引起的淋巴回流受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5、判断题:
漏出液多为淡黄色;渗出液常为深黄色,但由于病因不同渗出液亦可呈其他颜色。渗出液呈红色(血性),多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病急性期、风湿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等,亦可见于外伤或内脏损伤。黄色浓稠者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绿色常见于绿脓杆菌感染。乳白色多系淋巴管阻塞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6、判断题:
‌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由脑室系统内脉络丛等产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7、判断题:
脑脊液检查适应证  ①有脑膜刺激症状需明确诊断者;②疑有颅内出血;③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④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及瘫痪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⑤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前的常规检查;⑥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需椎管内给药者。‍‌‍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8、判断题:
‎脑脊液检查禁忌证  若颅内压明显增高或伴显著视乳头水肿者,则禁忌穿刺,以免发生脑疝。如疑有颅内压增高而又必须通过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者,应于穿刺前使用脱水剂,并谨慎操作(慢放、少取)。‎‎‎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9、判断题:
脑脊液一般常用腰椎穿刺术取得,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小脑延髓池或脑室穿刺。穿刺后先作压力测定,然后将脑脊液收集于3个无菌试验管中,每管1~2ml,总量不超过5ml。第一管作细菌学检查,第二管作化学及免疫学检查,第三管作细胞学检查。收集后立即送检,以免放置过久细胞破坏、葡萄糖分解或形成凝块等影响检查结果。​‍​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0、判断题:
正常脑脊液不凝结。化脓性脑膜炎时,静置1~2小时即可出现凝块;结核性脑膜炎时,静置12~24小时后在其表面可见纤细的薄膜形成,用此薄膜检查结核菌,其阳性率较高。若脑脊液同时有胶冻状凝结、黄变症及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蛋白明显增加而细胞数轻度增多),称为Froin-Nonne综合征,提示脊髓受压、蛛网膜下腔梗阻,见于脊髓肿瘤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1、判断题:
阴道分泌物(vaginal discharge)是女性生殖系统分泌液的总称。主要由宫颈腺体及前庭大腺分泌,部分由子宫内膜、阴道粘膜等分泌,俗称“白带”。在正常情况下,女性青春期后在雌激素的作用下,阴道上皮由单层变为复层,上皮细胞中除内底层外,均含有不同量的糖原,受卵巢功能的影响,上皮细胞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和脱落。脱落后的细胞破坏释放出糖原,经阴道杆菌的作用,将糖原转化为乳酸,使阴道内pH保持在4~4.5之间,在此环境中只有阴道杆菌得以生存,形成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2、判断题:
一般性状检查  正常阴道分泌物为无色、无特殊气味的稀糊状,pH4~4.5。量的多少与雌激素水平高低及生殖系统是否有炎症有关。‍​‍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3、判断题:
‍阴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  包括滴虫、真菌、阴道加德纳菌和性传播疾病的病原菌检测等。滴虫常用阴道分泌物生理盐水涂片观察,滴虫呈梨形,为白细胞的2~3倍大,顶端有4根鞭毛,可见活动。在阴道防御能力降低时,可发生真菌性阴道炎,以白色念珠菌多见。‍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4、判断题:
精液(seminal fluid)是男性生殖器官的分泌物,由精子和精浆组成。精液的90%为水分,有形成分约占10%。精子产生于睾丸,在附睾内发育成熟,精浆由前列腺液(约20%)、精囊液(约60%)和尿道球腺分泌液(约10%)组成。精液中有多种成分,如果糖、凝固酶、蛋白酶、电解质及激素等,复杂的精液成分对于精子的存活和生理运动有重要作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5、判断题:
前列腺液检查(prostate fluid examination)主要用于前列腺炎、结石、肿瘤和前列腺肥大等的辅助诊断;通常用前列腺按摩法收集标本。‍‍‍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6、判断题:
临床病原体检查的目的在于查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的病原体,测试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在疾病早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病原体的广泛传播。同时,可检测患者的抗体情况,以作为判定机体免疫能力的指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7、判断题:
标本采集和运送的要点为:①根据病原体所致感染性疾病的病程确定标本采集的时间、部位和种类;②所采集的标本应贮存于适当的收集液中,以避免微生物干燥或死亡;③避免污染,亦不能接触消毒剂和抗菌药物;④送检标本应明确标本取材部位、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采集时间、临床诊断、需检项目等;⑤立即送检,对于烈性传染病标本需由专人护送。‏‌‏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8、判断题:
‍疑为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患者,常采集血液标本送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9、判断题:
‍疑为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患者,常采集血液标本送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0、判断题:
‌呼吸道标本  标本的收集可采用鼻咽拭子、鼻咽洗液、收集痰液及通过支气管镜收集等方法。后者可避免正常菌群污染,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理想标本。鼻咽拭子和鼻咽洗液可供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学诊断。上呼吸道存在正常菌群,在病原学诊断时需加以注意。‍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1、判断题:
‍细菌耐药性的检查方法有:定性测定的纸片扩散法,定量测定的稀释法和E试验法。对特定的耐药菌株的检测除药物敏感试验外,再附加某些特殊的酶检测、基因检测等方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2、判断题: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由B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的浆细胞合成和分泌,存在于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及某些细胞(如淋巴细胞)膜上。应用免疫电泳和超速离心分析,可将Ig分为IgG、IgA、IgM、IgD和IgE五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3、判断题:
IgE主要由消化道、上呼吸道粘膜下的浆细胞分泌,在血清中是最少的一种抗体(0.002%)。IgE是亲细胞抗体,在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4、判断题:
IgA分为血清型IgA 与分泌型IgA(sIgA)两种。血清型IgA占血清中Ig的10%~15%;分泌型IgA由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淋巴样组织大量合成,在外分泌液系统中发挥其重要的免疫功能。​‎​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5、判断题:
‌T淋巴细胞表面存在着有丝分裂原受体,在有丝分裂原如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美洲商陆(PWM)等作用下,T淋巴细胞代谢活跃,蛋白质、RNA和DNA的合成增加,从而转化为淋巴母细胞,部分细胞发生有丝分裂。‌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6、判断题:
‎ 白细胞(包括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等)在正常分化成熟和激活过程中细胞表面存在被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识别的膜表面分子,称为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ng,CD分子)​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7、判断题:
‎T细胞是由一群功能不同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组成,在镜下按形态难以区分,但可借助于其细胞膜表面分子具有不同的抗原性(有100多种特异性抗原)加以区别,现已制备了多种单克隆抗体。‎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8、判断题:
‍CD分子是主要的T细胞分化抗原,比较明确的表达在T细胞表面的CD分子有CD2、CD3、CD4、CD8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9、判断题:
‎CD3+T细胞:CD3分子表达于所有成熟的T淋巴细胞表面,是T细胞表面所特有的标志,能反映T细胞总数的变化。CD3分子的主要功能是稳定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结构,并在TCR识别和结合抗原后,诱导T细胞活化。‍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0、判断题:
‎CD4+T细胞: CD4分子属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的成员,辅助性T细胞(Th)表面表达CD4分子。‌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1、判断题:
​CD8+T细胞:CD8分子是抑制、杀伤性T细胞的标志,可特异性的杀伤携带致敏抗原的靶细胞,如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2、判断题:
CD4+T细胞/ CD8+T细胞比值:降低常见于AIDS(常<0.5)、恶性肿瘤进行期和复发时,亦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等。增高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SLE、多发性硬化症、重症肌无力、膜性肾小球肾炎等。器官移植后CD4/CD8比值动态增高,预示可能发生排斥反应。‍‍‍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3、判断题:
‍B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抗体产生细胞,其表面有多种表面抗原和表面受体。表面抗原主要包括CD19、CD20、CD22等;表面受体主要包括B细胞抗原受体(BCR)、补体受体(CR)及Fc受体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4、判断题:
​ASO升高常见于A 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及感染后免疫反应所致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及扁桃腺炎,风湿热、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5、判断题:
肥达(Widal)反应是检测患者血清中有无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抗体的一种反应。将被检血清倍比稀释后分别与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副伤寒沙门菌甲、乙、丙的鞭毛抗原“A”、“B”、“C”,在生理盐水介质中进行凝集价测定。凝集效价明显升高或动态上升有助于伤寒、副伤寒的明确诊断。‍‎‍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6、判断题:
①“O”、“H”均升高则伤寒感染的可能性大;均低于正常值,则患伤寒的可能性甚小。②若“H”升高而“O”不升高,则有可能是预防接种或是非特异性的“回忆反应”。③若“O”升高而“H”不升高,则可能是伤寒类感染的早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7、判断题:
机体感染结核分支杆菌后,体内可产生结核特异性抗体(tubercle bacillus antibody,TB-Ab)。将结核分支杆菌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与待测血清反应,血清中相应的抗体可结合于其上,再以胶体金(或酶)标记,显示反应,可检出血清中结核分支杆菌抗体。此外,结核分支杆菌的DNA可用PCR方法检测。‎‎‎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8、判断题:
 Hp-Ab阳性见于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感染,如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其敏感性大于90%,特异性为85%。Hp-Ab阳性也可见于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9、判断题: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是指能够区分肿瘤或非肿瘤的化学物质,包括肿瘤抗原、激素、受体、酶与同工酶、癌基因及其产物等百余种。‍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0、判断题:
原发性肝癌:AFP是目前诊断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血清中AFP>300µg /L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阈值,但也有10%~30%病人,AFP不增高或增高不明显,可能与瘤体大小、分化程度有关。一般认为,病理分化接近正常的肝细胞或分化程度极低者,AFP常较低或测不出。‌​‌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1、判断题: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随着受损肝细胞的修复再生,幼稚化的肝细胞重新具有产生AFP的能力(常<200µg /L)。急性肝炎患者,当ALT开始下降、肝细胞转入修复期时AFP升高,常在病程第4周达高峰后逐渐下降,随肝细胞修复而AFP逐渐减少至消失。重型肝炎时,若见AFP增高,则提示坏死的肝细胞再生;反之,则提示肝细胞大量坏死,预后不良。  ‎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2、判断题:
妊娠:妊娠3~4个月后,AFP上升,7~8个月达高峰(<400µg /L),分娩后约3周即恢复正常。孕妇血清中AFP异常升高,有可能为胎儿神经管畸形。‍‏‍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3、判断题:
先天性胆管闭锁、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等,血中AFP也可增加。‏‎‏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4、判断题:
‎CEA升高主要见于结肠癌、胃癌、胰腺癌等。CEA随病程的进展而升高,对判断疗效和预后有一定价值。如结肠癌术后2~4天CEA即可下降至参考值范围,如术后CEA持续不降或尚未降至参考值范围又再回升,提示肿瘤有残存或复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5、判断题:
​原发性肝癌CEA升高者不超过9%,而转移性肝癌CEA阳性率高达90%,且绝对值明显增高。故CEA对鉴别原发和转移性肝癌有帮助。‌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6、判断题:
肺癌、乳腺癌、膀胱癌、尿道癌、前列腺癌等CEA亦可增高。CEA轻度增高也可见于溃疡性结肠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以及吸烟者和老年人。‎​‎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7、判断题:
癌抗原125(cancer antigen l25,CAl25)为一种糖蛋白性肿瘤相关抗原,存在于卵巢肿瘤的上皮细胞内。主要用于辅助诊断恶性浆液性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亦用于卵巢癌的疗效观察。‌‍‌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8、判断题:
 癌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是一种乳腺癌相关抗原,属糖蛋白,对乳腺癌的诊断及术后随访监测有一定的价值。‌‏‌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9、判断题:
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由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蛋白酶,为单链糖蛋白,正常人血清中PSA含量极微,在前列腺癌时,前列腺腺管破坏导致血清PSA水平明显升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0、判断题:
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RF阳性率为80%,且滴度常>1︰160。临床上动态观察滴定度变化,可作为病变活动及药物治疗后疗效的评价。‎SLE、硬皮病、皮肌炎等风湿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结核病等,RF也可阳性,但其滴度均较低。约有1%~4%的正常人可呈弱阳性反应,尤以75岁以上的老年人多见。‎‏‎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1、判断题:
有关ANA的说法:‎(1)ANA阳性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s lupus erythematosus,SLE)。未经治疗的SLE患者,ANA阳性率可达96%(滴度在1︰128~1︰2048之间),但特异性较差。约有6%的正常人可呈弱阳性反应。‎(2)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硬化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慢性肝炎等也可出现ANA阳性反应,但滴度均较低。‎‏‎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2、判断题:
‎抗双链DNA抗体测定   抗双链DNA抗体(double stranded DNA antibody,dsDNA)的靶抗原是细胞核中的DNA的双股螺旋结构,这种抗体是SLE的活动性标志,尤其是SLE合并狼疮性肾炎时。‎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3、判断题:
‏抗Sm抗体为SLE所特有,特异性达99%,但敏感度低(20%);抗Sm抗体阳性的SLE患者,内脏病变发病率较高,对治疗反应性差。​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4、判断题:
抗平滑肌抗体(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y,ASMA)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狼疮性肝炎患者血清中的一种自身抗体。‏‍‏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5、判断题: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血清ATG是诊断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个特异性指标。ATG阳性多见于桥本甲状腺炎及甲亢,较少见于甲状腺癌。亚急性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肝脏疾病、风湿性血管病、糖尿病等也可出现阳性。ATG阳性亦可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6、判断题: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胞壁上的C多糖体起沉淀反应的急性时相蛋白质。CRP 由肝脏产生,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并具有免疫调理作用。用特异性CRP抗体来判定病人血清中的CRP的含量。‏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7、判断题:
‌CRP与血沉  CRP与血沉均属非特异性指标,但CRP更敏感、更有利于早期诊断和动态观察。且不受贫血、妊娠、高球蛋白血症等的干扰;不受放疗、化疗、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影响。‌‌‌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8、判断题:
如各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组织坏死、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等,血清CRP于病后数小时迅速升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9、判断题:
 功能性疾患血清CRP含量正常,器质性疾患则有不同程度的CRP增多。‏​‏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90、判断题:
‏风湿热急性期或有活动性时,CRP含量可高达200mg/L,经治疗好转至无活动性时,CRP含量逐渐降到正常。​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91、判断题:
​细菌感染时CRP含量常明显增多;病毒感染时CRP含量多属正常。‏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随堂测验1

1、判断题:
实验诊断是指:是指运用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技术,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组织细胞等进行检验,以获得病原体、病理变化及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从而协助临床进行诊断、观察病情、制定防治措施和判断预后的常用诊断方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 实验诊断在临床工作中十分重要,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某些化验检查常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解释检验结果时,必须密切结合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资料,才能正确地发挥实验诊断的作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随堂测验10

1、判断题:
临床病原体检查的目的在于查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的病原体,测试病原体的药物敏感性,在疾病早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病原体的广泛传播。同时,可检测患者的抗体情况,以作为判定机体免疫能力的指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血液标本  疑为菌血症、败血症和脓毒败血症患者,常采集血液标本送检。一般在发热初期和高峰期采集,如已用抗菌药物治疗者,则在下次用药前采集。成人每次采样10~20ml,婴儿和儿童为0.5~5ml。血液置于含有抗凝剂的无菌瓶中送检。若24小时内多次采集标本,应选择不同的部位进行,可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血清标本  用于检测患者特异性抗体效价以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血液采集后置无菌试管中,自然凝固、血块收缩后吸取血清,56℃加热30分钟以灭活补体成分。补体灭活血清应保存于-20℃。‌‌‌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尿液标本  常用清洁中段尿作为送检标本。对于厌氧菌的培养,采用膀胱穿刺法收集,无菌厌氧小瓶运送。排尿困难者可导尿,但应避免多次导尿而引发尿路感染。‏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泌尿生殖道标本  根据不同疾病及检验目的的不同采集标本,如性传播性疾病常取尿道口分泌物、外阴糜烂面病灶边缘分泌物、阴道宫颈口分泌物和前列腺液等;对生殖道疱疹常取穿刺疱疹液;盆腔脓肿者则于直肠子宫陷凹处穿刺脓液。除淋病奈瑟菌保温送检外,所有标本收集后4℃保存直至培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粪便标本  取含脓、血或粘液粪便置于清洁容器中送检,排便困难者或婴幼儿可用直肠拭子采集。根据细菌种类不同选用合适的运送培养液以提高阳性检出率,如副溶血弧菌引起腹泻的粪便标本,应置于碱性蛋白胨水或卡-布运送培养液中。粪便培养一般应连续送检3次。‎‍‎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题:
​呼吸道标本  标本的收集可采用鼻咽拭子、鼻咽洗液、收集痰液及通过支气管镜收集等方法。后者可避免正常菌群污染,为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的理想标本。鼻咽拭子和鼻咽洗液可供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衣原体、溶血性链球菌等病原学诊断。上呼吸道存在正常菌群,在病原学诊断时需加以注意。‎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判断题:
‏脑脊液与其他无菌体液标本  引起脑膜炎的病原体如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抵抗力弱、不耐冷、容易死亡,故采集的脑脊液应立即保温送检或床边接种。胸水、腹水和心包积液等标本因含菌量少,应采集足够量送检以保证检出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判断题:
‎创伤组织和脓肿标本  对损伤范围较大的创伤,应从不同部位采集多份标本,采集部位应首先清除污物,以碘酒、酒精消毒皮肤,防止表面污染菌混入标本影响检测结果。‏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判断题:
‌病原学检查方法有:显微镜直接涂片检测、病原体特异性抗原检测、病原体核酸检测、病原体的分离培养和鉴定。‍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判断题:
‌细菌感染检查项目包括:①染色镜检(革兰染色、抗酸染色等);②不染色镜检(如湿片悬滴暗视野法观测病原体运动等);③分离培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生长条件——大气条件、厌氧条件、微需氧条件等);④鉴定技术:生化鉴定、血清学鉴定、数码鉴定、自动化鉴定等;⑤细菌毒素、核酸检测:生物法、免疫血清法、PCR法等;⑥抗体检测;⑦动物接种法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判断题:
‍病毒感染检查项目包括:①显微镜检查: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②病毒分离鉴定:选择合适的增殖细胞系、识别病毒等;③病毒抗原、核酸检测;④抗体检测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判断题:
‏真菌繁殖一代时间较长(至少4周),培养方法有点滴法、不锈钢圈小培养法等。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经培养后的菌体在自然位置状态下的形态结构(菌丝和孢子),是真菌菌种鉴定的重要方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判断题:
​每种寄生虫(parasite)都以某个特定生活阶段通过一定生活方式排离宿主,以求得转换宿主个体而延续宗系。因而从血液、组织液、排泄物、分泌物或活组织涂片中检查不同生活阶段的寄生虫,是诊断寄生虫感染最可靠的方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判断题: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是指患者在入院时既不存在,亦不处于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包括医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病的感染。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各种侵入性操作和器官移植的推广,化疗、糖皮质激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等,使医院感染成为当今医学领域中的重要问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判断题:
‌近年来因抗生素大量应用,屡见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厌氧菌和深部真菌作为机体正常菌群常引起体腔内感染(如腹腔、盆腔感染)。‎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判断题:
‏污染的环境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必须定期对空气、器物表面、医务人员手部和消毒灭菌效果等进行监测。‏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判断题:
‎致病菌菌种的变异(如基因突变、质粒介导和转位基因插入、菌体外膜对药物通透性的改变、抗菌药物灭活酶及钝化酶的产生、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等)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使感染性疾病的治疗遇到了新的困难。了解细菌耐药发生机制和耐药性监测是决定抗菌治疗成功与否的前提。‏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9、判断题:
细菌变异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出现,其机制包括:①药物渗入细菌减少;②细菌产生灭活抗生素酶(如β-内酰胺酶)和钝化酶(如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等);③细菌的抗生素结合蛋白改变以至不能和抗生素结合(如青霉素结合蛋白);④细菌靶结构改变;⑤代谢拮抗剂产生或代谢旁路产生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0、判断题:
目前常见的耐药菌株有:①革兰阳性球菌(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等);②革兰阴性菌(肠杆菌科细菌、假单胞菌属等);③厌氧菌(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④其他细菌(结核分支杆菌等);⑤亦可见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的感染。​‌​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1、判断题:
‍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是水解青霉素,一、二、三代头孢菌素及单酰胺类药物的酶。ESBL阳性提示所感染的细菌(如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肠杆菌等)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及氨曲南等头孢菌素耐药。‏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随堂测验2

1、判断题: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密切联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为120天,成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因衰老而被破坏,同时又有相应数量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使血液循环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血红蛋白正常值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新生儿:180~190g/L。‌‎‌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原因有生理性的,有病理性的。‍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正常红细胞经瑞氏染色后,色淡红,圆形无核,中心着色较淡,周边着色较深,直径6~9µm,平均7.5µm。​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5种。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是测定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则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数)。​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题:
白细胞总数正常值: 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儿童:(5~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随堂测验3

1、判断题:
‍骨髓是人体的主要造血器官,研究骨髓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有助于了解骨髓造血功能及其病理变化。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变化,与其他很多疾病也有密切关系,因此研究血细胞的形态变化对血液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目前认为,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全能干细胞,此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复制能力,并可多向分化为淋巴细胞系和骨髓系干细胞。后者在造血微环境及造血刺激因子的调控下而分化为红系、粒-单系、嗜酸粒系和巨核系祖细胞,再经过有控制地分裂增殖、发育,逐渐成熟而自成体系。淋巴系干细胞则分化出T淋巴和B淋巴细胞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1.细胞大小、外形 大小:从原始到成熟,胞体由大逐渐变小; 只有巨核细胞相反,越成熟胞体越大。外形:红细胞系始终呈圆形;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系圆形或椭圆形;单核细胞系由圆形或椭圆形变为不规则形;巨核细胞系由圆形变为明显不规则形。‎‏‎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胞核变化 大小:由大→小→脱核(如红细胞系),巨核细胞相反; 形态:整圆→不圆→分叶(如粒细胞系);染色质的颜色:淡红→紫红→深紫;结构:细丝状→粗网状→块状。‌‍‌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核仁 大小:由大变小;数目:多→少→消失。‌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胞浆 量:由少变多;颜色:深蓝→淡蓝→淡红;颗粒:从无到有, 由非特异性颗粒到出现特异性颗粒(红细胞系例外)。‏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题:
‌病理情况下细胞发育紊乱,可不符合上述演变规律,如胞核发育明显落后于胞浆(见于巨幼细胞贫血),核尚大而染色质浓集,核成熟但有核仁等(见于白血病),这些异常现象有助于对病理性细胞的识别及鉴别诊断。‎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判断题:
‍骨髓内有核细胞的多少,反映了骨髓的增生情况,通常于骨髓涂片的中段选择几个细胞分布均匀的视野,其增生程度一般可依据成熟红细胞和有核细胞的比例判定。据此比例,将骨髓增生程度分为五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判断题:
‎ 粒细胞系各阶段细胞总和与各阶段幼红细胞总和之比称为粒、红比值。在正常人约为3︰1。​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判断题:
‍粒、红比值减低或倒置 见于:①幼红细胞增生,如各种增生性贫血、 巨幼细胞贫血、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②粒系细胞减少,如粒细胞缺乏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判断题:
粒、红比例增高 见于:①粒细胞系增生,如化脓性感染、粒细胞性白血病。 ②幼红细胞严重减少,如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判断题:
‌缺铁性贫血 因体内贮存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所致。血液学主要特征是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判断题:
巨幼细胞贫血  由于叶酸和(或)维生素B12缺乏使DNA合成障碍所引起的一组贫血。血液学典型特征是巨幼红细胞及巨幼粒细胞、核分叶过多。‌​‌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判断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 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现全血细胞减少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出血和感染。​​​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判断题:
白血病 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病理特征为造血组织中某一类血细胞过度增生,并可浸润和破坏其他组织。骨髓和周围血中常有血细胞质和量的异常,临床表现有贫血、出血、感染和肝、脾、淋巴结肿大、骨痛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判断题: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为一种免疫性出血性疾病,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并抑制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引起皮肤粘膜出血。‏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判断题: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血象】 ①白细胞显著增高为突出表现,多>50×109/L,甚至达500×109/L 以上;分类以中性中幼粒以下各阶段细胞为主,嗜碱性及嗜酸性粒细胞常同时增多。②血红蛋白、红细胞、血小板早期正常,晚期减少。​  【骨髓象】 ①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值显著增高。②粒细胞系极度增生,各阶段粒细胞均见增多,以中性中幼粒、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原粒细胞较少,一般<0.05;嗜碱性及嗜酸性粒细胞常同时增多。③红细胞系受抑制,各阶段幼红细胞减少,成熟红细胞形态正常。④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早期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随堂测验4

1、判断题:
生理状态下,血液在血管中不断地流动循环既不溢出血管之外(出血),也不凝固于血管之中(血栓形成),这有赖于完整的血管壁、有效的血小板,以及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之间保持动态平衡。出血、血栓性疾患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但可概括为:①血管壁的结构或功能异常;②血小板量的减少、增多或质的异常;③凝血因子含量减低、增高或分子结构异常;④抗凝机制或纤溶机制减弱。​‍​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血管的止血作用表现有:①血管收缩:血管受损后,通过神经反射和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如血小板释放的血栓烷A2、5-羟色胺,内皮细胞产生的内皮素及血管紧张素使血管收缩,有利于止血。②激活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下胶原纤维暴露及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使血小板发生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形成血小板血栓,堵塞伤口。③激活凝血系统:内皮细胞下胶原纤维暴露,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以加强止血。④局部血粘度的增高。‍血管壁又有抗血栓形成的能力,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前列腺素(PGI2)、纤溶酶原激活物、蛋白聚糖和血栓调节素等活性物质,保证血液在血管内畅通。‍‍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血小板的作用‎1.粘附功能  血管受损时,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Ⅸ经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介导迅速粘附于暴露的胶原组织,对初期止血起重要作用。‎2.聚集功能  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粘附称为聚集。经ADP、肾上腺素、凝血酶、胶原等诱导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经纤维蛋白原介导发生相互聚集,形成血小板栓子,达到临时堵塞小血管的目的。‎3.分泌(释放)功能  在各种诱聚剂作用下,血小板致密颗粒释放ADP、ATP、5-羟色胺、抗纤溶酶;α颗粒释放血小板第4因子(PF4)、β血小板球蛋白(β-TG)、vWF、凝血酶敏感蛋白等,加速血小板聚集。‎4.促凝血活性  血小板的膜磷脂提供凝血反应表面,增加凝血因子Ⅹa、Ⅴa、Ⅸa、Ⅷa的局部浓度,极大地加速凝血酶原的激活和凝血酶的形成。血小板因子3(PF3)和血小板因子4(PF4)也有重要的凝血作用。‎5.血块收缩功能  血小板收缩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可使纤维蛋白网收缩,析出血清,使血栓更为坚固,从而起到持续止血的作用。‎6.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  血小板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修复,增加血管壁的抵抗力,减低其通透性和脆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凝血因子的作用‌  参与凝血过程的有关因子统称为凝血因子。依其发现年代按罗马数字顺编,共12个凝血因子。凝血过程分为三期。在凝血的第一期中,因启动因子和参与因子的不同,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两个系统;第二、三期则为共同途径。‌  1.外源性凝血途径 由组织因子启动的凝血过程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参与的凝血因子少(Ⅲ、Ⅶ、Ca2+),反应速度快(15秒以内)。现认为,血液凝固时,首先启动外源性凝血途径。‌2.内源性凝血途径 参与这一反应系统的凝血因子多,全部来源于血液,反应步骤复杂缓慢(约5~10min)。内源性凝血从因子Ⅻ激活开始。带阳电荷的因子Ⅻ与带阴电荷的异物表面(胶原、玻璃、白陶土等)接触后即被激活(Ⅻa)。参与的因子还有激肽酶原、激肽酶、高分子激肽原(HMWK)、Ⅷ、Ⅸ、Ⅺ、Ca2+、PF3等。当第一阶段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各种凝血因子,特别是Ⅷ、Ⅸ、Ⅺ因子含量严重减低如各型血友病时,每导致凝血时间的延长。‌  3.凝血的共同途径 内、外源两条凝血途径一旦各自激活Ⅹ因子之后就沿着一条共同的途径而进入其后的第二、第三阶段。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激活为凝血酶。凝血酶再激活纤维蛋白原为纤维蛋白,凝血即告完成。‌‏‌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抗凝血系统的作用‎  健全的抗凝机制能保证血液在人体循环系统中顺畅流通和防止血栓形成。①体液抗凝作用:血浆中最重要的一种抗凝因子是抗凝血酶Ⅲ,占体内总抗凝血作用的50%~67%,可灭活凝血酶、因子Ⅸa、Ⅹa、Ⅺa、Ⅻa等;还有肝素、肝素辅因子Ⅱ、蛋白C、蛋白S、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α1-抗胰蛋白酶和α2巨球蛋白等。②细胞抗凝作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肝细胞能吞噬并清除凝血酶原激活物、红细胞溶解产物、免疫复合物、内毒素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促凝物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的作用‎体内或体外的凝血块可以被溶解,这由纤溶系统来完成。血液凝固后,组织型、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从血管内皮细胞、肾小球等被释放入血,以及因子Ⅻa、凝血酶等作用,激活纤溶酶原,使之成为纤溶酶。纤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使之降解成多种肽链碎片如X、Y、D、E等,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溶酶还可水解凝血因子Ⅷ、Ⅸ、Ⅹ、Ⅺ、Ⅻ、ⅩⅢ等。碎片X(X′)、Y(Y′)、D、E(E′)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可致血液呈低凝状态。‎为了保证血液的流动性,不仅要维持血凝和纤溶的平衡,而且血液中还有多量相应的纤溶抑制物,如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灭活纤溶酶原激活物,α2-抗纤溶酶灭活纤溶酶等,以保证这种平衡。‎‎‎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题:
‌血液流变学(hemorheology,HR)是研究血液的流动性、粘滞性,血液中有形成分(主要是红细胞和血小板)的聚集性、变形性,以及血管粘弹性的科学。血液及其有形成分具有的上述基本物理性能是保证血液正常流动,使组织和器官得到足够的血流量,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前提。如因血液的流动性和粘滞性发生异常,则可使血流缓慢、停滞或阻断,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组织或器官便可因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或疾病。‍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判断题:
血液粘度对器官的血流量有重要影响。血液的粘度越大,其血流减慢,流量就越小。血液粘度又受血细胞和血浆等因素的影响。红细胞聚集、红细胞数量增多、红细胞比积增大、红细胞变形能力减弱、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增多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蛋白质浓度增高,以及血脂增高,也使血液粘度增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判断题:
毛细血管脆性增加见于:①毛细血管壁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纯性紫癜及维生素C缺乏症;中毒性损害,如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尿毒症、砷中毒。②血小板量与质异常,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无力症。③血管性血友病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判断题: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显著减少:如原发性及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血小板功能不良: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③毛细血管壁异常:如维生素C缺乏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④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DIC。‌​‌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判断题:
‎内皮素-1具有强烈的缩血管活性,是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之一。其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心绞痛、高血压、动脉硬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肾衰竭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判断题:
血小板数低于100×109/L为血小板减少(thrombocytopenia)。见于:①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骨髓纤维化晚期。②破坏或消耗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淋巴瘤、脾功能亢进、进行体外循环时、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③分布异常:如脾肿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血液被稀释(输入大量库存血或血浆)等。​血小板高于400×109/L为血小板增多(thrombocytosis)。血小板反应性增多见于脾摘除术后、急性大失血及溶血之后。原发性增多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早期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判断题:
  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增加见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骨髓代偿功能良好者。MPV减低见于骨髓造血功能不良、白血病等,如随血小板数而持续下降,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指标。‌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减小表明血小板的均一性高,PDW增高表明血小板大小差异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判断题:
 ①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增高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共同特征。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输血后紫癜、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SLE、淋巴瘤、慢性活动性肝炎等。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有效治疗后PAIg水平下降;复发后,则又可升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判断题:
①凝血时间延长见于血浆Ⅷ、Ⅸ、Ⅺ因子严重减少(重症A、B型血友病,遗传性因子Ⅺ缺乏症);也可见于凝血酶原严重减少(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先天性纤维蛋白原缺乏症);DIC后期继发纤溶亢进时。②缩短见于血液呈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脑血栓形成或心肌梗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判断题: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较好的筛选试验。此外,APTT又是监测肝素的首选指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7、判断题:
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测定‏①增高见于急性心肌梗死、SLE、急性感染、急性肾炎、糖尿病、多发性骨髓瘤、休克、大手术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恶性肿瘤和血栓前状态等。②减低见于DIC、重症肝炎和肝硬化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判断题: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①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因子Ⅱ、Ⅴ、Ⅶ、Ⅹ减少及纤维蛋白原减少。②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严重肝病(大多数凝血因子由肝脏合成)、维生素K缺乏(可见于阻塞性黄疸,合成因子Ⅱ、Ⅶ、Ⅸ、Ⅹ需要维生素K),DIC后期,使用双香豆素抗凝时。‍PT缩短主要见于血液高凝状态时,如DIC早期、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9、判断题:
血浆D-二聚体测定‌继发性纤溶症(如DIC、恶性肿瘤、各种栓塞,心肝肾疾病等)为阳性或增高;而原发性纤溶症为阴性或不升高,本试验为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症的重要指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0、判断题: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plasma protamine paracoagulation,3P)试验​  ①阳性见于DIC的早、中期,假阳性见于恶性肿瘤、大出血、败血症、创伤、大手术等。②阴性见于正常人、晚期DIC和原发性纤溶症。​​‍​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随堂测验5

1、判断题: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有丰富的血窦及双重血液供应,肝动脉血以及门静脉血均进入肝血窦。肝脏约有1500余种功能,主要包括:①蛋白质、糖、脂类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②合成多种酶;③参与铁、铜和多种维生素的吸收、贮存和转化;④激素的灭活和排泄;⑤摄取、转化、排泄胆红素;⑥生成胆汁,胆汁中的胆盐参与脂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⑦通过氧化、还原、水解和结合等过程,对有害物质进行解毒及排除;⑧产生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在凝血和纤溶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病变的情况下,肝脏功能可以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通过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有助于:①了解有无肝实质的损害及其程度;②对肝功能状态进行动态观察;③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④肝脏损害的病因诊断,如病毒性肝炎、肝癌的诊断;⑤指导安全用药及大手术前的常规检查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慢性肝病:肝炎、肝硬化、肝癌等慢性肝病常出现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A/G比值减低,并可随病情加重而愈见明显。血清总蛋白则因白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的不同而表现为增加、正常或减低。白蛋白的含量高低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及与肝病的治疗效果成正比。血清总蛋白低于60g/L或白蛋白减少到25g/L以下,称为低蛋白血症(hypoproteinemia),患者易出现腹水。A/G比值倒置(A/G<1)见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如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好转时白蛋白则可回升,A/G比值也趋于正常。‌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①低蛋白血症:见于蛋白质摄入不足或消化不良;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急性大失血等;消耗增加,如恶性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重症结核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高蛋白血症(hyperglobulinaemia):是指血清总蛋白高于80g/L或球蛋白高于35g/L,亦称高球蛋白血症。主要因球蛋白增加引起,尤其是γ球蛋白增高为主,见于肝硬化、恶性淋巴瘤、慢性炎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浆细胞病等。​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血清蛋白为一胶体状物质,在等电点(pH7.0)时,阴电荷与阳电荷相等,在高于等电点(pH8.6)的溶液中,血清蛋白均带负电荷。由于各种蛋白质的分子量不同、所带电荷不同,在电场中的泳动方向及速度也就不同。分子量小、带负电荷多者向阳极泳动速度快;分子量大、带负电荷少者向阳极泳动速度慢。电泳后,从阳极开始,依此为白蛋白、α 1、α 2、、β及γ球蛋白‌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

剩余75%内容付费后可查看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