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中国人口及城镇化

第7单元测试

1、单选题:
‎“故土难离”主要体现了以下哪类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
选项:
A: 历史文化
B: 自然环境
C: 经济发展
D: 政治因素
答案: 【 历史文化

2、单选题:
‍为了寻找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自愿背井离乡而产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以下哪类因素的影响‍
选项:
A: 自然灾害
B: 战争因素
C: 经济因素
D: 政治因素
答案: 【 经济因素

3、单选题:
‌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的出生地资料,全国大致可划出三大人口迁移圈,其中不包括‏
选项:
A: 广东圈
B: 华东圈
C: 华北—东北圈
D: 青藏圈
答案: 【 青藏圈

4、单选题:
‏以下关于传统村落与地理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选项:
A: 地理环境是传统村落生存和布局的直接决定因素
B: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便于抵御文化扩散的冲击,有利于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C: 传统村落主要分布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以及第三阶梯南部山脉和丘陵地带
D: 村落分布于山脉地形因素高度相关,平原腹地没有分布
答案: 【 村落分布于山脉地形因素高度相关,平原腹地没有分布

5、单选题:
​按集聚程度划分,中国传统村落的集中分布区不包括‏
选项:
A: 皖南—浙西—闽西北
B: 晋—冀—豫
C: 东北地区
D: 滇西北
答案: 【 东北地区

6、单选题:
‌以下哪一城市群不属于中国城市群空间组织“5+9+6”新格局中的5个国家级城市群‎
选项:
A: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B: 成渝城市群
C: 中原城市群
D: 京津冀城市群
答案: 【 中原城市群

7、多选题:
‏以下关于中国人口分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有‏
选项:
A: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B: 明显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少
C: 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青藏高原等地都是我国乃至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D: 呈现明显的低地指向性
答案: 【 东南地区人口稠密,西北地区人口稀少;
明显集中于沿海,越往内地人口越稀少;
呈现明显的低地指向性

8、多选题:
‌以下关于“胡焕庸线”的论述,正确的有‍
选项:
A: 这是一条中国综合生态环境的分界线
B: 这是一条重要的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C: 这是一条典型的人文景观分界线
D: 胡焕庸线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中
答案: 【 这是一条中国综合生态环境的分界线;
这是一条重要的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这是一条典型的人文景观分界线

9、多选题:
​以下关于中国人口迁移论述正确的有‏
选项:
A: 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吸收区,经济落后的人口大省是人口流动的主要输出区
B: 近年来,人口迁移的总体规模不断下降,迁入迁出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紧密结合
C: 在空间分布上以东部地区为主,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吸纳的迁移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
D: 中国的人口迁移以大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为引力中心,而地广人稀的中西部省市则尚未形成迁移流
答案: 【 改革开放以来,发达地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是流动人口的主要吸收区,经济落后的人口大省是人口流动的主要输出区;
在空间分布上以东部地区为主,但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吸纳的迁移人口出现了快速增长

10、多选题:
​对传统村落的评价认定主要是基于以下哪几个方面进行的‌
选项:
A: 村落传统建筑
B: 村落选址和格局
C: 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D: 村落的大小
答案: 【 村落传统建筑;
村落选址和格局;
村落承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1、多选题:
​以下论述符合地理学家所提出的城市群空间范围识别标准的有‍
选项:
A: 至少有一个都市圈或超大(特大)城市
B: 非农产业产值比率超过70%
C: 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工业化程度较高
D: 各城市地域文化认同感大于70%
答案: 【 非农产业产值比率超过70%;
各城市地域文化认同感大于70%

12、多选题:
‌地理学家在城市群形成发育与空间拓展方面所做的贡献主要包括‍
选项:
A: 总结提出了城市群多尺度空间集约利用传导规律
B: 总结提出了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组合规律
C: 总结提出了城市群生长发育的育树成林规律
D: 总结提出了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梯度爬升规律
答案: 【 总结提出了城市群多尺度空间集约利用传导规律;
总结提出了城市群空间晶体结构组合规律;
总结提出了城市群生长发育的育树成林规律;
总结提出了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梯度爬升规律

13、多选题:
‏以下关于中国城市群扩张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选项:
A: 高密度集聚
B: 低速度扩张
C: 高强度污染
D: 高风险的资源环境保障威胁
答案: 【 高密度集聚;
高强度污染;
高风险的资源环境保障威胁

14、判断题:
‏胡焕庸先生绘制了中国第一张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并定性刻画了中国人口分布不均的事实。‏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15、判断题:
‏国内人口迁移在空间距离上主要包括地区间迁移,城乡间迁移和城市间迁移三种。‌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6、判断题:
‍就目前来看,追求经济利益是中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动机,并以远程流动为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17、判断题:
‏城市群不仅是是推进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也是国家新的经济增长极。‍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8、判断题:
​地理学家认为中国城市群空间范围主要经历了从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大都市圈)—大都市(都市连绵区)3次自然开拓过程。‏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19、判断题:
‍地理学家可就如何推动城市群由高度集聚、污染严重的“重灾区”转为“可持续发展区”发挥积极的作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0、判断题:
‍农村聚落受环境的影响没有城市显著。‌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13 中国社会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异(下)

第13单元测试(可测)

1、单选题:
‏中国文化区域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界限,有学者在黑龙江瑷珲和云南腾冲之间划了一条直线从而将中国划分为两个完全不同的区域,这条线的名称叫做‌
选项:
A: 胡焕庸线
B: 秦岭-淮河线
C: 大兴安岭-贺兰山线
D: 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线
答案: 【 胡焕庸线

2、单选题:
‌根据中国古代地理区划和文化传统的不同,中原文化区系又可以进行次一级的划分,其中不包括‍
选项:
A: 齐鲁文化
B: 关中文化
C: 巴蜀文化
D: 燕赵文化
答案: 【 巴蜀文化

3、单选题: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语言是思维的主体
B: 语言是认知交流的媒介
C: 语言是生产力发展的促进因素
D: 语言是文化传承载体
答案: 【 语言是思维的主体

4、单选题:
‏我国语言主要属于​
选项:
A: 阿尔泰语系
B: 汉藏语系
C: 印欧语系
D: 东亚语系
答案: 【 汉藏语系

5、单选题:
‏以下关于饮食文化区域差异的描述,错误的是‌
选项:
A: 南方湿度大,人体蒸发量相对较少,又盛产甘蔗,因此南方人喜爱甜食
B: 北方干燥,人体蒸发量大,需要补充较多的盐分,因此北方人性喜咸味
C: 山西人爱吃酸,因为黄土高原中含钙量大,醋酸可以帮助清除体内钙质沉淀,防止体内结石
D: 我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喜好看,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答案: 【 我国饮食文化的区域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喜好看,与地理环境关系不大

6、单选题:
‏禾木民居建筑采用坡顶设计,主要是受到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选项:
A: 地形地貌
B: 气候条件
C: 经济技术条件
D: 文化习俗
答案: 【 气候条件

7、单选题:
‎干阑式建筑在以下哪个地区最为常见​
选项:
A: 中原地区
B: 黄土高原
C: 东北平原
D: 岭南地区
答案: 【 岭南地区

8、多选题:
‍从经济文化形态的差异来看,中国文化可以划分为哪些文化大区‎
选项:
A: 西北部的牧业文化区
B: 西南部的林业文化区
C: 东北部的渔业文化区
D: 东南部的农业文化区
答案: 【 西北部的牧业文化区;
东南部的农业文化区

9、多选题:
‍从大的地理单元和人文传统的差异来看,可以将中国文化划分为四个大的文化区系,分别为‏
选项:
A: 中原文化区系
B: 南方文化区系
C: 北方文化区系
D: 青藏文化区系
答案: 【 中原文化区系;
南方文化区系;
北方文化区系;
青藏文化区系

10、多选题:
‌语言主要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选项:
A: 社会性
B: 工具性
C: 象征性
D: 交际性
答案: 【 社会性;
工具性;
交际性

11、多选题:
‏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方面‎
选项:
A: 饮食口味偏好
B: 饮食消费水平
C: 饮食原料选取
D: 饮食加工方法
答案: 【 饮食口味偏好;
饮食原料选取;
饮食加工方法

12、多选题:
‎以下关于地理环境与饮食文化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
选项:
A: 秦岭淮河以南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水网密布,水稻广泛种植,因此风味食品大都用米制成
B: 只要地理区位临近,就会形成相同的饮食文化
C: “南甜北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土壤对人们饮食习惯和口味的影响
D: 在潮湿阴晦的四川盆地,船工和纤夫为了驱寒祛湿,很早就发明了火锅的烹饪方法,并传承至今
答案: 【 秦岭淮河以南属热带、亚热带湿润气候,水网密布,水稻广泛种植,因此风味食品大都用米制成;
“南甜北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土壤对人们饮食习惯和口味的影响;

剩余75%内容付费后可查看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