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微课程教学法概论(上)

单元测验

1、判断题:
‏1.微课程教学法概论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什么是微课程教学法;二、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三、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2.人们关于“微课程”的认识可以分为两类:资源视域的“微课程”和课程视域的“微课程”。‏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从课程视域看问题,“微课程”就是指“微课”。‍‎‍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错误

4、判断题:
‏从课程视域看问题,课程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微课程也不例外,在翻转课堂的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微观组织的一种形式)中,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范畴。‌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从课程视域看问题,“微课程”是课程的下位概念,课程是“微课程”的上位概念。课程中包含“微课程”,“微课程”被包含于课程之中。‍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从课程视域看问题,课程和“微课程”中,包含着“微课”,“微课”被包含于课程和“微课程”之中。​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题: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组织形式、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具有宏观课程微观组织的特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判断题:
​课程的微观组织通常指一个课时的教学活动,称作“单位课时教学活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判断题:
‎宏观课程微观组织指的是,把课程的宏观理论与方法凝聚(贯彻)到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之中,设计与组织好单位课时的翻转课堂活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判断题:
‏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是云计算环境下,以宏观课程微观组织、三大模块、参与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1、判断题:
‏资源视域的“微课程”把“微课程”看作“微课”;课程视域的“微课程”把“微课程”看作课程。​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2、判断题:
​TMMC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定位要解决翻转课堂学习中,课前学习阶段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课堂学习阶段完成内化知识的任务的问题。‌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3、判断题:
​在微课程教学法中,翻转课堂与“预习”和“先学后教”的区别在于,翻转课堂要在课前完成单位课时全部知识的学习,课堂完成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的任务。“预习”只在课前完成能够完成的知识学习,课堂上继续学习没有完成的知识学习。“先学后教”一般依托“导学案”让学生先行学习知识,可以是课堂上学习知识,也可以课前学习知识,也不要求完成单位课时全部知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没掌握的内容施教,也就是学生继续学习知识,因此,课堂上没有时间保证内化知识。‌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4、判断题:
‎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翻转课堂超越“先学后教”,课前完成知识学习,课堂完成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5、判断题:
​微课程教学法超越“先学后教”的理论策略方法在于:一靠教学模型的组织运作;二靠系统设计保证教学模型实现意图;三靠评价贯彻全过程的教学质量管理;四考案例分析促进教师快速发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随堂测验

1、判断题:
‏1.微课程教学法概论部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什么是微课程教学法;二、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三、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2、判断题:
​2.从课程视域看问题,课程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大范畴。微课程也不例外,在翻转课堂的单位课时教学活动(课程微观组织的一种形式)中,包含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四个范畴。‌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3、判断题:
‌3.从课程视域看问题,“微课程”是课程的下位概念,课程是“微课程”的上位概念。课程中包含“微课程”,“微课程”被包含于课程之中。‎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4、判断题:
‍4.从课程视域看问题,课程和“微课程”中,包含着“微课”,“微课”被包含于课程和“微课程”之中。‌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5、判断题:
‍5.微课程教学法认为,微课程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组织形式、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具有宏观课程微观组织的特性。‍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6、判断题:
​6.宏观课程微观组织指的是,把课程的宏观理论与方法凝聚到单位课时教学活动之中,设计与组织好单位课时的翻转课堂活动。‍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7、判断题:
‏7.微课程教学法是翻转课堂本土创新的理论和方法,是云计算环境下,以宏观课程微观组织、三大模块、参与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法。‎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8、判断题:
‏8.TMMC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的定位要解决翻转课堂学习中,课前学习阶段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课堂学习阶段完成内化知识的任务。‌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9、判断题:
‏9.翻转课堂与“预习”和“先学后教”的区别在于,翻转课堂要在课前完成单位课时全部知识的学习,课堂完成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的任务。“预习”只在课前完成能够完成的知识学习,课堂上继续学习没有完成的知识学习。“先学后教”一般依托“导学案”让学生先行学习知识,可以是课堂上学习知识,也可以课前学习知识,也不要求完成单位课时全部知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没掌握的内容施教,也就是学生继续学习知识,因此,课堂上没有时间保证内化知识。‍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10、判断题:
‎10.微课程教学法倡导翻转课堂超越“先学后教”,课前完成知识学习,课堂完成内化知识、拓展综合能力、发展核心素养。‏
选项: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 正确

第二周 微课程教学法概论(下)

第二周单元测验

1、单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中两个主体是指:‍​‍
选项:
A: 教师和学生
B: 三大模块,两个阶段
C: 家长和学生
D: 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
答案: 【 教师和学生

2、单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中的两个阶段指的是:‏
选项:
A: 翻转课堂中的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
B: 先学后教
C: 先看视频,再做作业
D: 导学一体
答案: 【 翻转课堂中的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

3、单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中的三大模块指的是:‏
选项:
A: 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B: 先看视频,再做作业,最后老师来教。
C: 检测、进阶、微项目学习。
D: 教师、学生、家长。
答案: 【 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4、单选题:
‍智能手机的普及,一不小心让我们发现了:所有的小孩都会玩手机,而且,往往玩得比妈妈,乃至比老爸玩的溜。这说明:​
选项:
A: 孩子身上蕴藏着强大的学习力。
B: 小孩天生爱玩。
C: 妈妈玩手机不如小孩。
D: 小孩玩手机往往比爸妈强。
答案: 【 孩子身上蕴藏着强大的学习力。

5、单选题:
‏关于学生学习,存在着下列情况:‎
选项:
A: 学生中既有基础好一点的,也有基础差一点的;既有接受快一点的,也有接受慢一点的。
B: 有的学生天生会学习,有的学生天生不会学习。
C: 学习就是为了发现哪些知识没有掌握。
D: 学生学习的质量取决于听课是否认真。
答案: 【 学生中既有基础好一点的,也有基础差一点的;既有接受快一点的,也有接受慢一点的。

6、单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应该是:‏
选项:
A: 指导学生的主体。
B: 讲授的主体。
C: 教书的主体。
D: 管理学生的主体。
答案: 【 指导学生的主体。

7、单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教师要成为指导学生学习的主体,需要:​
选项:
A: 善于修内功,搭支架,促内化。
B: 会录制视频。
C: 会写教案。
D: 会出难题。
答案: 【 善于修内功,搭支架,促内化。

8、单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对学生和教师这两个教学主体的理解是‌
选项:
A: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主体。
B: 学生和教师同为教学主体,他们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
C: 教师是讲课的主体,学生是听课的主体。
D: 学生学习的结果就是觉得自己不行。
答案: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主体。

9、单选题:
‌系统设计与教学模型的关联:‎
选项:
A: 表现在根据“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课堂学习方式创新等三大模块,设计与开发“三剑客”,即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开发配套学习视频,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
B: 不存在。
C: 教学模型根据系统设计产生。
D: 以讲授法为主要形式。
答案: 【 表现在根据“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课堂学习方式创新等三大模块,设计与开发“三剑客”,即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开发配套学习视频,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

10、单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任务是:‌
选项:
A: 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
B: 让学生疲命于“题海战”。
C: 让教师少研究教学。
D: 把师生捆在“应试教育”上。
答案: 【 为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

11、单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三剑客”‏‍‏
选项:
A: 对应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的三大模块。
B: 就是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学习资源和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C: 指设计微课,录制微课,上传微课。
D: 与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没有关系。
答案: 【 对应微课程教学法教学模型的三大模块。

12、单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倡导填写“课堂学习形式预告”安排在                                                      。​
选项:
A: 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之后
B: 完成“学习任务建议”之后
C: 完成达成目标设计之后
D: 看完课文之后。
答案: 【 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单的设计之后

13、单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系统设计的任务是‏
选项:
A: 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有效的支架。
B: 让学生做题。
C: 把自主学习任务单填满。
D: 查漏补缺。
答案: 【 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有效的支架。

14、单选题:
‌按照系统设计的流程,设计的正确顺序是:‎
选项:
A: 1.提炼达成目标;2.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3.根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方法,开发学习视频;4.根据对学生学习成效的预估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5.把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学习环节提纲挈领地填到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一栏中去。
B: 1.提炼达成目标;2.设计学习方法;3.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4.设计学习任务;5.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
C: 1.设计学习任务;2.设计学习方法;3.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4.设计达成目标;5.设计学习视频。
D: 1.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2.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3.设计学习视频;4.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5.反复研究课标与教材。
答案: 【 1.提炼达成目标;2.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3.根据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方法,开发学习视频;4.根据对学生学习成效的预估设计课堂学习任务单;5.把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的学习环节提纲挈领地填到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课堂学习形式预告一栏中去。

15、多选题:
‏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之一的有:‌
选项:
A: 自主学习任务单。
B: 配套学习资源。
C: 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D: 课后作业和习题。
答案: 【 自主学习任务单。;
配套学习资源。;
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16、多选题:
‏教师作为指导学生的主体,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通过:‌
选项:
A: 修内功。
B: 搭支架。
C: 促内化。
D: 多给学生做习题。
答案: 【 修内功。;
搭支架。;
促内化。

17、多选题:
​对于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微课程教学法认为,​
选项:
A: 学生中既有基础好一点的,也有基础差一点的;既有接受快一点的,也有接受慢一点的。
B: 少数学生能学好,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还行,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不好。
C: 过去,我们认为少数学生能学好,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还行,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不好,为此,我们烦恼,火冒。现在,我们在实验的基础上改变了看法。认为,学生中既有基础好一点的,也有基础差一点的;既有接受快一点的,也有接受慢一点的。不过,只要大脑神经系统没有疾病,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
D: 所有的学生天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
答案: 【 学生中既有基础好一点的,也有基础差一点的;既有接受快一点的,也有接受慢一点的。;
过去,我们认为少数学生能学好,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还行,还有一部分学生学不好,为此,我们烦恼,火冒。现在,我们在实验的基础上改变了看法。认为,学生中既有基础好一点的,也有基础差一点的;既有接受快一点的,也有接受慢一点的。不过,只要大脑神经系统没有疾病,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
所有的学生天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潜能。

18、多选题:
‍关于内化知识,微课程教学法认为,​
选项:
A: 内化知识要有一个条件,就是知识与经验结合。
B: 微项目学习能够促进知识与经验的结合,从而完成内化知识。
C: 只要能够创意出来自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主题,就能实现超常态的内化知识。
D: 通过搭建七个脚手架,学生在课前完成对诗歌的解读,到课堂上完成创作,有利于完成内化知识。
答案: 【 内化知识要有一个条件,就是知识与经验结合。;
微项目学习能够促进知识与经验的结合,从而完成内化知识。;
只要能够创意出来自真实情境的微项目学习主题,就能实现超常态的内化知识。;
通过搭建七个脚手架,学生在课前完成对诗歌的解读,到课堂上完成创作,有利于完成内化知识。

19、多选题:
‎微课程教学法认为:‌‎‌
选项:
A: 微课程是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环境下,有关单位课时教学活动的目标、任务、方法、资源、组织形式、评价与反思等要素优化组合为一体的教学系统。具有宏观课程微观组织的特性。
B: 作业是课堂学习唯一的选择。
C: 系统设计贯彻目标管理、问题导向、视频和方法支持的原则和

剩余75%内容付费后可查看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